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地址:南通市永興開發區永康路
聯系人:汪先生
電話:13615213153 17312023363
傳真:0513-85403363
添加時間:2016-05-26 發布在:新聞中心
近年來,石墨產業在我國聲名鵲起,備受人們的關注。石墨因具有耐高溫、抗腐蝕、抗熱震等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化工、軍工、國防、航天及耐火材料等行業。然而看似前景紅火的石墨產業,當前卻正面臨著市場低迷、企業艱難跋涉的困境。那么,我國石墨行業發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石墨行業又將如何進行創新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在日前于黑龍省雞西市召開的2015中國石墨產業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家分析研判石墨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走勢,為石墨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圖為今年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在鶴崗奧星新材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指導工作,該公司總經理陳瑞向余永富院士介紹公司的尾氣干排技術。余永富院士對該公司的生產和尾氣干排技術給予肯定。
行業呈現四大特征
據了解,我國石墨礦石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72%。無論從產量還是儲量來看,我國都是當之無愧的石墨大國。尤其近幾年,石墨烯的出現更是將石墨推向了新材料領域,成為了當今新材料的寵兒,產業發展看似一片紅火。然而,從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平來看,我國石墨產業卻陷入大而不強的尷尬境地。據黑龍江省石墨產業協會秘書長陳育群介紹,我國石墨產業較發達國家起步較晚,部分企業石墨浮選工藝、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產量低、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精深加工和高端制品的核心技術多掌握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手中,引進極為困難。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當前石墨產業發展現狀呈現出四大特征。
特征一:尋求產品提檔升級
一個多月前,記者來到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早就聽說蘿北已把石墨企業集聚起來成立了石墨產業園區,果不其然,一走進園區,一家家、一戶戶石墨企業門挨門。
據蘿北石墨產業園區辦副主任謝東偉介紹,蘿北石墨產業園現有采選企業26戶,其中采礦企業2戶,選礦企業11戶,深加工企業13戶。此外,今年還有8個包括中鐵資源集團在內的石墨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其中,蘿北奧星新材料有限公司邁出了烯碳行業精深加工領域的第一步,為在以石墨烯材料為代表的石墨新產業中大展拳腳做好了準備。
據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文利介紹,目前石墨加工已由初級產品延伸至高級制品,以黑龍江蘿北和內蒙古興和為例,兩地均為我國重要石墨產地,蘿北地區利用資源優勢逐步開發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等高新產品,內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來以開發高純石墨制品及柔性石墨制品等新型材料為主。
圖為今年8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沈萬慈在黑龍江奧宇石墨集團,詳細了解該集團石墨紙的生產情況,該集團董事長韓玉鳳正在介紹石墨紙生產情況。
特征二:礦產資源陸續整合
近年來,一些大型企業對地方石墨資源進行了整合。例如,中國建材集團投資成立南方石墨公司,作為主體整合了郴州地區的石墨資源;日新集團投資組建內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整合了內蒙古興和的石墨資源;中鐵集團已投資進入黑龍江蘿北石墨產業。
在石墨資源管理上,很多地方政府和專家都提倡一礦一采,一礦多供。今年以來,黑龍江雞西就對石墨探礦權進行了兩次拍賣,其中奧宇石墨集團聯合9家石墨企業組建的雞西市匯宇石墨資源有限公司成功競得3塊石墨礦的普查探礦權。鶴崗蘿北縣石墨資源已實行了一礦一采,一礦多供的模式。
特征三:石墨價格低市場沉
據陳育群介紹,由于目前我國石墨及制品多為中低檔產品,附加值較低,隨著治煉行業抑制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大,占石墨消費總量四分之一的耐火材料用量相應削減,對石墨價格沖擊較大,近兩年石墨精粉價格多在低位徘徊。
王文利告訴記者,近些年石墨價格曾經歷一輪起伏。受產業政策、市場需求、投資驅動、預期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09年、2010年石墨精粉價格每噸由3000元快速上漲到6000元/噸,且供不應求,2012年、2013年價格又快速回落至3000元/噸左右,從2013年底、2014年石墨價格逐步回升曾達到3500~4000元/噸,目前價格則在3000元/噸的低位徘徊。
圖為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云山石墨礦。
特征四:石墨烯勢頭愈發強勁
8月22日,100噸/年石墨烯及配套產業項目在黑龍江七臺河寶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奠基,有望為七臺河帶來千億元的投資,形成萬億元產值的高科技產業集群。
而在之前,石墨烯熱就已在國內涌動。資料顯示,在所有國家中,中國申請的石墨烯專利數量最多,已超過2200項。2013年工信部發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前沿新材料就有石墨烯。2013年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成立,江蘇常州、內蒙古分別成立石墨烯研究院,內蒙古擬組建石墨烯產業聯盟。一些院所、公司開發的導電性石墨烯3D打印線材已經上市銷售,還有一些公司已在石墨烯制備及其在鋰離子電池應用方面取得優異的科研成果,另有3萬部石墨烯手機在重慶首發……石墨烯將成為我國未來材料產品的寵兒。
多重問題亟待解決
盡管石墨深加工項目陸續上馬、石墨資源不斷整合、石墨烯產業化得以實現等利好消息頻傳,但一些專家、行業協會及企業人士認為,我國石墨產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不容樂觀。
“石墨行業當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低端產品過剩,企業在低效益的狀態下艱難跋涉;高端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而我國的研發水平及技術力量卻遠未能達到高端市場需求?!敝袊墙饘俚V工業協會石墨專委會秘書長向琦說。
記者從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了解到,從宏觀上,當前石墨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發展不平衡。比如,新能源汽車規?;l展的預期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讓人們看好動力電池特別是鋰電池市場的前景。各路資本紛紛對鋰電池展開 “掘金之旅”。而石墨鋰電負極材料用球形石墨也順應這“鋰”風,目前已嚴重產能過剩。
據了解,2008年以來,石墨產業投資熱情高漲,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性較高。但由于有的企業缺乏技術,提出的產品方向與現有企業大同小異,有的企業盡管簽約落戶,但投入進展緩慢或投資規模縮水,難以推動石墨資源產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其后果,一方面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盲目擴張、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和市場疲軟;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石墨資源的“圈炒現象”,影響石墨產業可持續發展。
王文利認為,企業集團與資本市場對石墨資源的投資熱度高于石墨深加工制品生產與研發投資?,F有石墨產業規模與體量無法支撐與消納大規模資金的投入。
石墨產品的技術研發水平較低成為了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對此,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洪波認為,一是規?;a技術雖進步明顯,但應用領域雷同,產品供大于求。二是具有應用前景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時間長,難解企業近期困局。三是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嚴重脫節。近年來國內天然石墨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主要集中在石墨烯和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方面,對企業關注的其他生產技術方面的開發缺乏必要的基礎研究成果作支撐和指導;大多數企業從事技術開發的人員較少,支撐條件較差,只能利用生產裝備進行研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止產能與技術,我國在石墨資源方面同樣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沈毅認為,一方面我國石墨資源的找礦評價資料落后,對石墨礦資源的評價總體粗略,對不同特征的石墨礦石工藝學研究缺乏,石墨選礦回收率低,大鱗片石墨產率低。另一方面我國石墨資源世界地位顯得尷尬。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石墨生產國,每年石墨出口量約占全球的80%以上。日本是中國最大的石墨購入國,每年日本的石墨進口量就占中國總出口量的32.6%,并將進口的部分石墨礦沉入海底;韓國則封存了自己的石墨礦山,每年的進口量占中國總出口量的14.3%,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石墨進口國;美國對本國石墨資源進行立法保護,每年的進口量約占中國總出口量的10.5%。
從企業角度來看,缺資金、缺技術,以及礦產資源沒有實現統一開采等問題,都成為了橫在企業面前的坎兒。
說起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黑龍江奧宇石墨集團董事長韓玉鳳總結道,一是“四缺”,新上項目缺少資金,缺少人才,缺少硬性政策,部分企業缺少長遠發展的思想。二是高端產品規模小,貢獻率低。如雞西市雖然將石墨納入“兩黑一綠”的發展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總體規模小,產業鏈短,精深加工企業發展慢。三是礦產資源開采上沒有能實現統一開采,一礦一采、一礦多供沒有真正發揮效用。礦產資源基本上掌握在企業和個人手里,形成各自為戰的局面。甚至出現有資源的企業不上深加工項目,有加工能力的企業不能及時配備資源的現象。
此外,韓玉鳳還認為,流動資金的短缺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原因主要是由于石墨行業的市場規律是產品賬期長達6~9個月,生產量越大占用的資金就越大,企業也在不斷通過貸款和融資等方式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只要能成功地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將迎來飛速發展。
匯集智慧探索出路
看似景氣、紅火的石墨行業,實則卻面臨資源利用率低、價格低市場沉、精深加工落后、企業艱難跋涉等問題和困難,如何在這種困境中讓石墨行業破壁而出,專家、企業領導者紛紛出謀劃策。
針對我國石墨資源利用率低、出口量大等問題,沈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加快整治我國石墨開采亂象,提高資源利用率,高效、有序地對石墨進行保護性開采。一方面加強對優質石墨資源勘查開發的有效監管;另一方面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國家對優質資源的掌控力度,增強中國在石墨產業鏈的話語權。
二是限制石墨出口,加強石墨資源戰略性儲備。建議中國應對石墨資源進行必要的戰略儲備,包括石墨產品儲備、產能儲備和優質礦產地儲備;嚴格控制初級產品的出口,這不僅可以平抑石墨價格的大幅波動,而且可以進一步提升石墨資源的戰略性應用,增強對國際市場的掌控能力。
三是力爭由石墨資源出口大國轉型為石墨技術出口大國。制定高標準的石墨企業準入門檻,強化高附加、高技術石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形成強大的石墨開發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和自主的技術與人才培育體系;完善石墨產品流通市場體系,做國內高端石墨產品國內外的展示展銷,拓展對外流通市場渠道。
還有專家對完善資源政策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調整進出口關稅,合理限制初級產品出口量。建議取消球形石墨出口補貼,對于石墨產品進出口關稅采取不退不免措施,讓企業在同一平臺上公平競爭。對高端石墨產品采取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讓有能力發展深加工的大企業更好地發展。
二是加快石墨生產基地資源整合和加工制造業的重組、優化,完善以大企業集團、產業集群為核心的石墨產業鏈,增加貿易定價話語權。
三是實行總量調控,控制石墨產量規模和礦山數量。將全國石墨礦納入國家總量調控的保護性開采優勢礦種,實現宏觀調控。對各省區經協調下撥的產量指標,作為國家控制的指令性指標進行統一,精確和有力的調控。對已開采礦區應嚴格監管,整合礦業權,使優勢石墨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對于尚未開采的部分礦區,原則上不再新設采礦權,嚴格控制礦山開采規模和數量。
在技術研發方面,劉洪波認為,應加強基礎研究,深入剖析天然石墨不同尺度的結構特征與性能特點,根據天然石墨的結構和性能特點,利用各種新材料(特別是新型炭石墨材料)的制備方法,開發具有特殊結構、性能和用途的天然石墨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擴大天然石墨的應用領域。同時,借鑒人造石墨的制備工藝與技術,開發天然石墨新產品,拓展天然石墨的應用領域。
韓玉鳳呼吁行業樹立領軍企業,創造名牌產品。圍繞領軍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帶動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湖南珠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建陵則建議,盡快像保護稀土一樣建立石墨資源的出口控制體系;盡快關停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提純、石墨化作坊;“十三五”期間以更大力度強化對石墨深加工及下游產業的研發及產品采購支持。
王文利總結性地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一是推進資源與企業兼并整合,扶持優勢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二是石墨新產品開發、新應用領域拓展的關鍵點在于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應加快新產品以及加工技術、應用技術的協同開發,促進上下游產業間交流合作,帶動石墨產業發展。三是加強石墨科技研發與創新,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突破將成為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大鱗片石墨的保護工藝技術、環保節能高純石墨提純技術與裝備。四是石墨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加強行業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將促進石墨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五是大量資本的不斷涌入,可能會推動石墨產業的發展,建議與希望有關企業從高成本搶占資源、熱衷資源轉讓交易中,轉向腳踏實地發展石墨產業、拓展多元化市場應用領域,做強做大石墨產業,促進石墨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版權所有:南通三明石墨設備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南通文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備案號:蘇ICP備16023531號-1